輿論聚焦
2022年《政府工作報告》中提到,繼續支持新能源汽車消費,鼓勵地方開展綠色智能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。這是時隔一年后,新能源汽車再度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。新華社分析,報告提出繼續支持新能源汽車消費,釋放了深挖市場潛力的信號。
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形勢一片向好,但同樣也面臨著原材料價格上漲、電池續航焦慮與回收難、配套基礎設施不完善、新能源補貼政策即將停止等一系列挑戰。2022年兩會期間,多位汽車領域的代表委員針對上述問題積極建言獻策,為產業克服已有難題、實現高質量發展出謀劃策,引發輿論廣泛關注。
熱議點一:動力電池
兩會期間,多位代表委員圍繞原材料供應保穩、新電池技術突破、緩解電池焦慮、解決電池回收難等方面提出建議。
曾毓群(全國政協委員、寧德時代董事長):加快國內鋰資源勘探開發、提升資源循環高效利用水平。
尹同躍(全國人大代表、奇瑞汽車董事長):將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原材料納入國家戰略儲備資源、支持鼓勵國內企業收購國外電池材料資源。
陳虹(全國人大代表,上汽集團黨委書記、董事長):對鋰、鈷等上游資源進行有效整合與掌控、加快原材料的循環利用。
熱議點二:芯片研發
自2020年起,芯片短缺潮在全球范圍內蔓延。面對全球性芯片短缺潮持續以及供應鏈緊張的現狀,代表委員們聚焦芯片產業,為發展國產芯片積極建言獻策。
張興海(全國人大代表、小康集團董事長):以國家力量推動國產芯片產業崛起,同時鼓勵整車企業與芯片企業跨界攜手、聯合創新,加快推動實現“芯片上車”。
曾慶洪(全國人大代表,廣汽集團黨委書記、董事長):加強汽車關鍵零部件產業鏈建設、集中人力、財力、物力解決芯片問題。
徐和誼(全國政協委員、北汽集團原董事長):鼓勵創新企業跨界“造車”,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。
熱議點三:配套設施建設
新能源汽車充電時間較長、充電站點偏少且布局不均衡、位置信息不夠明確等問題,一直是新能源汽車完成政策驅動到消費驅動轉變的難點。兩會期間,相關基礎設施建設的跟進也被多位代表委員關注。
李書福(全國人大代表、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):加快明確換電站建設、高低壓箱變、土地及建設審批的相關規定,將其納入國家市場管理規范體系內。
雷軍(全國人大代表、小米公司創始人):強化政策引領、加強建設服務保障,統籌推進大功率快充網絡規劃布局。
熱議點四:完善頂層設計以進一步推進產業發展
新能源汽車充電時間較長、充電站點偏少且布局不均衡、位置信息不夠明確等問題,一直是新能源汽車完成政策驅動到消費驅動轉變的難點。兩會期間,相關基礎設施建設的跟進也被多位代表委員關注。
曾慶洪(全國人大代表,廣汽集團黨委書記、董事長):延緩國家補貼一至兩年、將補貼政策向需求側(消費者)傾斜、盡快完善其他激勵政策。
徐和誼(全國政協委員、北汽集團原董事長):將汽車消費稅改為價外稅,在最終銷售環節征收,同時將汽車消費稅改為中央和地方的共享稅。
朱華榮(全國人大代表、長安汽車黨委書記、董事長):合理制定汽車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要求,建立可信汽車數據流通渠道。
投資經營管理中心 摘/編